首頁 > 新聞 > 綜合 > 船舷內外 > 正文

中國船東協會反對投機造船
2013-05-08 16:42:08   來源:上海航運交易所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中國船東協會(China Shipowners' Association,CAS)對于蜂擁逢低造船的船公司表示堅決反對,稱低價造船將拉長運力過剩局面延續時間,國資銀行不應對此類造船給予慷慨貸款。

該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張守國在一份公開信中指出:“即使未來幾年不再出現新的造船訂單,市場運力過剩陰影仍將揮之不去。如果投資者試圖抄底,大舉造船,這無疑是無視市場現有狀況的投機行為,它一方面會惡化航運市場走勢,另一方面,還將導致船公司更大規模虧損。”

盡管協會多次呼吁船東訂造新船“悠著點”,但上述這番措辭此時公開似乎與相關數據格格不入。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China Association of the National Shipbuilding Industry,CANSI)發布的最新數據,受散貨船(船型 船廠 買賣)尤其是海岬型船造船需求復蘇支撐船廠訂單量激增的影響,今年一季度中國船廠新增訂單量達到960萬載重噸,同比大增71.1%.

中國兩大政策性銀行--進出口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已經為在主流船廠計劃訂造新船的船東和船廠之間進行的交易提供無限量船舶融資所需貸款。隨著中資銀行逐漸放開對在中國船廠新造運力的船東打開融資(產品庫 求購 供應)門,并承諾對訂造環保型船和海工船的出口型交易商提供更給力的信貸支持,未來新船訂單量將持續攀升。

然而,部分航運業官員警告說,盡管銀行放松錢袋子對于面臨日漸萎縮的訂單量且飽受資金短缺困擾的船廠來說是難得的利好消息,但銀行太過慷慨的放貸態度可能讓市場運力過剩程度加劇,由此導致航運業低迷期延長。

張守國表示:“國家援助應著眼于提升航運業長期發展能力,而不應理解為鼓勵低價造船和投機造船,更不應選擇性的挑選個別市場參與者進行重點扶持。目前,中國船廠產能過剩相當嚴重,因此政策設計應服務于增強企業競爭力,而非簡單推升船廠訂單量。”

5月7日,中海集運宣布,已于5月6日與韓國現代重工(船機庫 位置)正式簽訂5艘1.8萬TEU型集裝箱船(船型 船廠 買賣)舶建造合同,合同總價約42.5億元人民幣。公司表示,此番訂購船價較低,是抄底好時機,新型超大集裝箱船具有低單箱成本、低油耗等優勢。

張守國就此強調說:“大型國企為謀求長期可持續發展正不斷研究超大型集裝箱船,他們訂造巨型運力的行為,我并不認為是‘抄底'.” 但他前述評論是否含沙射影指責中海集運等大型國有航企的“抄底”行為還有待市場人士細細體味。